當前位置: 首頁  >  紀念馬敘倫130周年

做中國人該勇敢地迎接大革命

發(fā)布時間:2015-04-16  來源:《馬敘倫政論文選》

放大

縮小

  現在中國由歷史的蛻變,環(huán)境的轉移,情勢顯然不同了,社會的本質,已在“推陳出新”,而雙重壓迫的力量,正是催促他變化的動力。

  從歷史的定型看來,由手耕農業(yè)和它連屬的手工業(yè),轉到科學的農業(yè)和機械的工業(yè);由大地主轉做資本家,或由資本家代替了大地主,因此產生資本主義的英、法、美式的民主政治。中國如果依著這樣的定型來說,不是需要相當長久的時間,才可以追上現代的國家?等到中國到了他們現在的程度,他們不是死著不動的,那么他們又早向前跑了,我們老追在后面,不是像龜和兔子的賽跑?所以孫中山先生說:“要迎頭趕上”,可見得不能老追在后面的。那么,怎樣迎頭趕上呢?在一個半封建和次殖民地的中國,決計不能不來一個像化學上的突變。但是,中國現在沒有需要什么突變,他已經在變著,只要社會自身的努力。因為半封建的農業(yè)社會,已到沒法維持他的傳統,換句話說,他的生存已經遭遇到空前的威脅,就為資本帝國主義的經濟侵略已到心臟,再加未來戰(zhàn)爭的威脅,如果還想維持現狀,必定到了不是“魚餒而肉敗”就是“則苗槁矣”。那時國家民族怎樣?所以,他自己要求必須脫離半封建的體制,實現“耕者有其田”。這種要求,已不是調和主義能夠從容應付,而需要“快刀斬亂麻”地從根本上改造。

  大革命的意義,是從雙重壓迫底下把絕大多數的人民包含工農階級和小資產階級及其他被壓迫的都解放出來,而他們的目的,是從根本上改造一個新中國。

  我敢大膽地說,今日中國一個嚴重的問題,不是一個國家名義存亡的問題,而是整個中華民族生存的問題,假使民族不能自力生存,那么,這個國家便淪做人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那么,這個國家名義上雖然還像獨立著,而實際上他的民族是被奴役了的?,F在中國正面臨著有人給他一個獨立國家的名義,實際在奴役他的民族。所以,我以為能夠把中華民族以雙重壓迫底下解放出來,做到真正的自力生存,國家的名義自沒有問題的,否則是“皮之不存,毛將安附”。難道我們愿意做安南、印度或者是菲律賓?所以中華民族的生存問題,也需在這次大革命上決定。假定這次從根本上改造了社會,建立一個新的中國,便可把過程縮短。真正由人民自力更生建立了新的經濟基礎,穩(wěn)定了國際的地位,取得“以平等待我”的國家經濟的援助,發(fā)展應有的一切建設,那么,“騏驥一躍而致千里”,才符合了孫中山先生說的“迎頭趕上”,由大革命后經濟決定的社會意識,自然政治也趨于真正的民主。

  現在中國已臨到必需大革命的時期,而大革命也在進行。怎樣

  完成這次的革命?只看社會各階級自身覺悟和農民階級的力量來決定。至于大革命并非必需拿武力實現其目的為原則的,為鏟除障礙而用武力,也是革命過程中極普通的事例,這種武力是人民自己的力量組織起來的,人民由覺悟而尋取解救的方法,由團結而產生力量去實現解救,武力是他們力量表現的一種。

  中國人民里如果有不去認識這個時代和環(huán)境,勇敢地迎接大革命的潮流,便是“自暴自棄”,結果必定為這潮流卷滅了是無可疑的。

  1948.1.22

作者:     責任編輯:張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