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加強海洋教育的提案
當前,世界各國竭力維護所屬海域和島嶼的主權并行使管轄權,同時對海洋的爭奪日益加劇,在這背后是巨大的經濟利益驅使:海洋中蘊藏有非常豐富的生物資源、能源和礦產資源,開發(fā)利用國家管轄海域以及其它海洋空間的各種資源,發(fā)展海洋經濟和海上交通所擁有的權利和獲得的收益巨大。另外,維護海上漁業(yè)活動安全、海上運輸安全、海軍艦船航行通道安全也是各國海洋安全權益的需要。對海洋權益爭取和維護的力度,直接影響 國家的強弱、民族的興衰。
近年來,蘇巖礁問題、釣魚島歸屬爭端、黃巖島問題成為焦點。但這只是我國海洋權益受到嚴重侵害的部分表現。我國管轄海域(海上專屬經濟區(qū)和大陸架)總面積約300萬平方公里,目前與八個海上鄰國(朝、韓、日、菲、文、馬、越、印尼)都存在涉及海域劃界和島嶼歸屬的爭端,爭議面積約150萬平方公里。以南海為例,與周邊國家圍繞海洋權益的矛盾和斗爭越來越激烈,南海已被越南、菲律賓和馬來西亞非法分割80萬平方公里,約占我管轄海域面積的38%。
海洋意識是海洋強國之魂。海洋教育是一種綜合性、長期性、戰(zhàn)略性的教育。中國是個大陸國家,民族性中就有重陸(地)輕海(洋)的文化基因,民族海洋意識薄弱。回顧歷史,“向海而興,背海而衰”,我國有海、靠海,卻始終沒有做好海洋文章。要想成為海洋強國,維護海洋權益,應對來自海上的威脅,不能只是談歷史,說原則,發(fā)聲明,提抗議。要有具體行動, 必須從全民做起,加強海洋教育,讓大家懂得歷史、了解現狀,加強全民維護海洋權益的意識。
建議:
一、加強全民海洋教育,提升全民族海洋意識
綜合運用各種公共教育資源和渠道,加強海洋科普與海洋文化傳播,有規(guī)劃、系統(tǒng)地開展全民海洋教育。利用好電視、網絡、報紙、廣播等媒體傳播渠道,尤其是加強在央視綜合頻道、科教頻道、沿海地區(qū)的電視臺對海洋文化的傳播力度,加強全民普及教育。既要有結合釣魚島、南海等形勢實際,進行“疾風暴雨”、鋪天蓋地式的強化宣傳教育,又要有長期、深入、細致,“潤物細無聲”式的全民普及教育。
二、重點加強青少年、各級領導干部的海洋教育
1.將海洋教育納入基礎教育體系,從青少年抓起,使他們了解海洋的歷史和現狀。編寫海洋教育系統(tǒng)教材,內容應包括海洋自然環(huán)境、海洋資源與經濟、海洋文化與生活、海洋開發(fā)與科技、海洋生態(tài)與環(huán)保和海洋權益與國防幾大領域。支持開展青少年海洋活動,科學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海洋觀,激發(fā)他們保護海洋、探索海洋、維護海洋權益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大力發(fā)展海洋高等院校和學科建設,以此為導向促進青少年海洋教育的發(fā)展。
2.加強各級領導干部海洋教育,樹立藍色家園意識。當前海域、海島在使用中存在著不少“無序、無度、無償”等問題,不按照海洋功能區(qū)劃確定的海域功能批準用海項目倉促上馬,擅自改變海域用途,甚至轉讓、抵押、出租的情況時有發(fā)生。這說明各級領導干部在領導、決策海洋經濟發(fā)展的進程中對海洋的認知不夠,缺乏社會責任、前瞻意識和務實作風。建議系統(tǒng)開展領導干部海洋教育,幫助各級領導干部尤其是臨海省份領導干部樹立藍色家園意識,認知海洋權益,了解各類國際、國內海洋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加強海域使用管理和維護海域使用權人的合法權益意識。
三、明確責任主體,將海洋教育落在實處
應明確教育部、各級領導干部教育培訓部門、國家海洋局在海洋教育中的具體責任。由教育部負責落實和督促基礎教育、高等教育體系中的海洋教育;由各級領導干部教育培訓部門(各級黨校、行政學院、社會主義學院等)負責組織開展各級領導干部海洋教育的落實;由國家海洋局負責進行面向全民的海洋教育,包括努力挖掘海洋歷史文化,保護、利用、傳承海洋文化中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建設與海洋有關的博物館、陳列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