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民進首頁 | 加入收藏
民主首頁 |雜志簡介 |雜志征訂 |投稿須知 |編讀往來 |廣告業(yè)務 |歷年目錄

書卷常開 共享書香

  【領讀人】金香花,民進天津濱海新區(qū)區(qū)委會主委
  【共 讀】民進天津濱海新區(qū)區(qū)委會、民進河西區(qū)委會、民進河北區(qū)委會
  主委致辭
  民進天津濱海新區(qū)區(qū)委會主委 金香花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為積極推進“書香民進”建設,營造濃厚的會內(nèi)讀書氛圍,民進天津濱海新區(qū)區(qū)委會積極開展“書卷常開 共享書香”活動,廣泛引領區(qū)委會各級組織和會員多讀書、讀好書、善讀書,形成人人參與閱讀、人人享受閱讀的氛圍。
  近年來,區(qū)委會以“書香民進”建設為契機,積極搭建平臺,在基層組織和會員之間開展讀書分享活動。采用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模式,召開線下交流分享會,讓愛閱讀的會員們坐在一起共同交流閱讀感受和收獲;向優(yōu)秀會員約稿,通過“濱海揚帆”微信公眾號,線上分享會員們在讀書過程中的思考和心得,讓更多會員感受“悅讀閱好”。
  本次活動,民進天津濱海新區(qū)區(qū)委會聯(lián)合民進河西區(qū)委會和民進河北區(qū)委會開展讀書分享,促進三個區(qū)級組織的會員相互學習、拓寬視野、增長智慧、修煉自我。
  下一步,區(qū)委會將持續(xù)開展“書卷常開 共享書香”活動,進一步推進“書香民進”建設,并引導會員學以致用、增長才干。
  共 讀
  民進天津濱海新區(qū)區(qū)委會成立于2011年6月,其前身為民進天津濱海新區(qū)區(qū)工委,成立于2010年3月27日,由原來的塘沽、漢沽、大港3個區(qū)委會經(jīng)行政體制改革合并而成。
  區(qū)委會現(xiàn)有會員692人,下設塘沽、漢沽、大港、開發(fā)區(qū)委員會和機關直屬支部5個基層組織,共有支部36個。會員發(fā)揚優(yōu)良傳統(tǒng),堅定“在正道上行”的信心與決心,雙崗建功,區(qū)委會各項工作穩(wěn)步推進,取得優(yōu)異成績,曾獲“民進全國宣傳思想工作先進集體”、“民進全國組織建設先進地方組織”、“民進社會服務工作先進集體”、“民進全國參政議政工作先進集體”、“民進全國履職能力建設先進集體”等稱號。
  區(qū)委會將繼續(xù)發(fā)揮界別優(yōu)勢,在服務大局中凝心聚力,在創(chuàng)新發(fā)展中忠誠履職,為加快打造新時代高質(zhì)量發(fā)展示范區(qū),貢獻民進智慧和力量。
  讀書感悟
  平實為文最宜人
  劉長毅
  張中行的《負暄瑣話》是一本隨筆,述說20世紀30年代前期以北京大學為中心的舊人舊事。讀此書最大的感觸是為文平實。仿佛眼前就坐著一位長者,講道理,循循善誘;話家常,娓娓道來,使讀者如沐春風,在不知不覺中,就理解了他的情感、接受了他的道理。
  這樣的風格在本書中貫穿始終,如:“我們本土的,有時候談陰陽,說太極,玄想而不顧事實??茖W方法則不然,要詳考因果,遵循邏輯,要在事實的基礎上建立知識系統(tǒng)。這對本土說是比較新鮮的,可是也比較切實,所以有力量。初露鋒芒是破蔡元培校長的《石頭記索隱》。蔡先生那里是猜謎,甚至作白日夢,經(jīng)不住科學方法的事實一撞,碎了。在紅學的歷史上,胡博士這篇《〈紅樓夢〉考證》很重要,它寫于一九二一年,剛剛‘五四’之后,此后,大家對索隱派的猜謎沒有興趣了,改為集中力量考曹府,以及與之有關聯(lián)的脂硯、敦敏等。也是用這種方法,胡博士還寫了幾種書和大量的文章,得失如何可以從略。”(選自《胡博士》一文)
  然而,在這平實的文風中,又實在是難以掩抑張中行的學問和才華。比如,因他結交的都是一時俊彥,其中不少是飽學之士,所以在不少篇目中,論及這些大家的學問或藝術成就時,也有自己的一些真知灼見。
  論書法的:“我一直以為,書法高下與某人喜愛與否并不完全是一回事:二者可以相合,如高的為人所喜;但有時也許不合,如高的不為人所喜,下的反為人所喜。趙董同樣出于二王。二王兼收古之所長而表現(xiàn)為今變,因為內(nèi)容豐富,所以后世取其一倉一廩就可以成為小康。取什么與時代的風氣有關,又與個人的癖好有關,同源異流,流的路徑越長,面目變化越大。正如歐是取其險勁,米是取其流動。趙董是取其柔婉;至于功力之深,我以為歐米與趙董是各有千秋?!保ㄟx自《馬敘倫》一文)
  論學問的:“半農(nóng)先生的學術研究是語音學,最出名的著作是《四聲實驗錄》。這部書從音理方面講清楚漢語不同聲調(diào)的所以然,使南朝沈約以來的所有模棱解釋一掃而空?!薄皩τ诼曇舻拿缾汉妥饔?,其他講文學批評的教授是只說如此如彼的當然,如五微韻使人感到惆悵之類;半農(nóng)先生則是用科學數(shù)字,講明某聲音的性質(zhì)的所以然。這是根本解決,徹底解決……”(選自《劉半農(nóng)》一文)
  雖是寥寥數(shù)筆,但非得其中三味,是很難有此簡略卻精辟的論述的。
  還有一種情況:文字雖然淺近,但張中行偶爾描物狀景,興之所至,文采斐然。“香冢在北京陶然亭北小丘的南麓。陶然亭是清朝康熙年間江藻所建,所以又名江亭,在外城先農(nóng)壇之西,南距城墻二三百步。其實這里并沒有亭,只是高基上一個南北略長的方形院落,南西兩面向外都是窗,登其上,南可以望雉堞,西可以望西山。重點在北面,幾處滿生蘆葦?shù)某靥粒∏鹕弦安輫恍┗内?,一派蕭瑟景象。每到秋風送爽的時候,銀灰色的葦梢隨風擺動,伴隨著斷斷續(xù)續(xù)的蟋蟀的哀吟,使人不能不感到春光易盡,綺夢難償?!保ㄟx自《香?!芬晃模?/div>
  總之,他的文風平實樸拙、散淡沖蕩。記人,他勾魂攝魄,寫出人物文化內(nèi)涵與精神品格;狀物,他機智灑脫,常發(fā)出智慧之音;言理,他冷靜超脫,化高深的學理為平實的意識,充滿哲學與史學、靈感與理性的寧靜邃遠之美。
  誰能拯救我們的生活
  董克勝
  趕時間的人沒有四季
  只有一站和下一站
  —— 《趕時間的人》
  51歲的外賣大叔王計兵在寫作了4000多首詩歌后,作品首次結集出版,詩集名頗為耐人尋味:趕時間的人。作為外賣員,他的確是趕時間的人,被生活追趕著,也追趕著生活。
  如果說送外賣的生活是苦的
  是日子里喝下的藥
  毫無疑問
  我的詩
  就是藥后吃下的那顆糖
  —— 《我的詩》
  他以真實的苦樂為詩,以平凡人的觸覺感知著世界的狂風暴雨和陽光輕飏,他沒有沉淪在痛苦的情緒,沒有深陷生活的泥沼,沒有借酒澆愁,沒有放縱感官,沒有依靠粗魯對抗所有生活的瑣碎和無奈,與其說詩歌是他精神上的糖,不如說是他抑制生活疼痛的藥。這世界上沒有人真的無憂無慮,更沒有人真的無所謂,有的大概只是手心里攥著的自己用汗水淚水炮制的糖或者藥。
  我遭受的白眼
  像白云一樣多
  賠出的笑臉
  像星星一樣璀璨
  這些明亮的事物
  保持著我在人間的晴空
  —— 《招魂貼》
  凡庸的我們絕無呼風喚雨的手段,有時甚至沒有遮風擋雨的片瓦殘屋。哲人說,生活賜我以痛,我終報之以歌。卑微的軀體想做一個對抗累世而成的傲慢與偏見的歌者,這何其狂妄,又多么悲壯!在生活的洪流中僅憑孤勇?lián)未^千灘,不覺已過萬重山,所以飽經(jīng)滄桑的人才會擁有不變的萬里晴空。
  此刻,我只想做一層冰
  用表面的堅強掩蓋深處的軟弱
  掩蓋涌動的激情
  讓它們沿著表面的慣性
  一點一點地變硬
  —— 《傍晚,在河邊》
  我們生于世間的意義絕不是度過時間本身,因為生存不等于生活,生活的價值是源于靈魂的價值,人必須保持生活的生命力。在生活的現(xiàn)實境遇里,我們時常感到無力,感到無可奈何,感到絕望,我們也會憤怒地發(fā)問:“為什么?”生活從不回答弱者,強者從不責問生活。真正擁有力量的生命必定是在心靈深處掘出了滋養(yǎng)靈魂的不竭泉眼,源源不斷,清冽甘甜,那就是我們賴以拯救生活的善良和樂觀。用善良的眼看待人間,打開遮在眼前的帷帳,處處綠水青山;用樂觀的心感受世界,摒棄悲觀和偏見,時時鳥語花香。不要抱怨世界雖大,無處容身,我們每個人都只能棲息于自己的眼界和胸襟。
  和平使者
  于沛軍
  龐天舒的《王昭君·出塞曲》描繪了王昭君艱辛壯闊的一生,作者以其細膩美好的文字,娓娓道來,令我記憶猶新。歷史上為了和親,不知有多少漢族女兒遠嫁他鄉(xiāng),她們一步三回頭地離開故土,然后悄無聲息地淹沒在大漠風雪中。她們嬌媚的身形實在不堪重負,故而名留青史者寥寥無幾,而這一次歷史選擇了王昭君。
  在一片山靈水秀之地,在那個抓一把泥土都能攥出動人詩篇的秭歸,孕育了一個美貌絕倫又聰慧超群的女子。
  當呼韓邪單于迎親的隊伍駛進長安,城中劉姓王女們得知消息而驚恐萬狀時,王昭君,一個未曾得見龍顏的普通宮女從容而自信地走上了歷史舞臺。這舉動震驚了朝廷上下,有些人暗中為昭君感到遺憾和惋惜,憑你的美貌若留在宮中,只要有機會得見天子,就會有一天三千寵愛在一身。但他們怎么知道你女兒百轉柔腸之外還有一副氣壯山河的肝膽。你不想在華堂錦被、香霧繚繞的宮廷過奢靡安逸的生活,寧愿走向荒原、走向大漠、走向自然。于是,你毅然決然策馬出關,奔向那遼闊而蒼茫的大草原。從此,漢宮少了一位讓千嬌百媚的嬪妃們羨妒的絕代佳麗,史冊上卻留駐了一個不可多得的巾幗英豪。
  你不是宮廷女兒,沒有高貴的皇家血統(tǒng),但你有著那些金枝玉葉所沒有的倔強性格、頑強品質(zhì)和質(zhì)樸情感,正因為此,你才沒有成為又一個犧牲品,你走向草原、走向蒙古包,沒有莫名的哀傷,卻有回歸的熱望,你就是為草原而生,草原也因你而長滿希望。雖然有許多個不眠之夜只能仰望長空,讓星光梳理思緒,為了神圣的使命,幾十年間你以微笑面對草原無邊的風雪,你就著馬奶大口吞咽著對故鄉(xiāng)和親人的思念。你用仁愛融化了草原的冰雪,用寬容熄滅了仇恨的火焰。誰也不知道你柔弱的體格內(nèi)怎么會有如此不可抗拒的力量。你是上天派來的和平使者,注定要到那天高地闊的地方追求人生理想,譜寫人生篇章。你做到了,就在那個可以親近大自然的地方,實現(xiàn)了人生價值,讓生命綻放出了照徹千古的光芒。
  女性的偉大也許就是因為如此,然而女性的偉大又何止如此!
  人生是一場修行,懂得是一種成長
  符新卷
  初看不識劇中意,再看已是劇中人。人至中年,重拾《西游記》原著,靜心品讀,終而頓悟:孫悟空之所以能保護唐僧取得真經(jīng),成就佛果,實乃離不開那曾最為痛恨之物——緊箍。
  想當初,孫悟空尚為孫猴子之際,何其逍遙自在,恰似人之初孩童之時,無知無畏,盡享歡樂。然而當他對生命有所思索,以求更長久地生存,便毅然踏上了學習本領之路。人又何嘗不是如此?隨著年齡漸長,對人生、對未來萌生了想法與規(guī)劃之后,那單純的快樂便悄然遠去。當孫猴子搖身一變成為孫悟空,身披戰(zhàn)甲,手持如意金箍棒,從引領一群小猴子嬉戲玩耍,到與牛魔王、蛟魔王、鵬魔王、獅駝王、獼猴王、禺狨王結拜為七兄弟,人生自此邁上了嶄新的臺階。倘若孫悟空之志僅止于此,那他至多不過是個自封的美猴王。但是既然有了理想,又有一身本領的加持,孫悟空注定不平凡!
  孫悟空的不甘心以及他對天規(guī)的漠視,讓他從齊天大圣又被打回了石猴。但大鬧天宮后的孫悟空已不再是最初的石猴了。經(jīng)歷五行山下五百年的滄海桑田,他遇到了唐僧,從此悟空成了孫行者,向成佛的路上邁出了西行的第一步。
  剛開始西行的孫行者,仍然有大鬧天宮的桀驁不馴。唐僧聽從了觀音的計策,騙悟空戴上了緊箍。緊箍促使他一路降妖除魔,保護唐僧取得真經(jīng),得以成佛。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頭上都戴著一個看不見的緊箍,也許是理想信念,也許是責任親情,使得我們在想要放棄的時候艱難地支撐著走下去。時間久了,自然就會讓人保持理性的思維模式,在道德、情理和法律、規(guī)則的約束下,與看不見的緊箍如影隨形,繼而達到人生目標。學生,當恪守校規(guī)校紀,彬彬有禮,張弛有度,如此學業(yè)方可有成;員工,應服從單位規(guī)章制度,兢兢業(yè)業(yè),全力以赴,使自身才能得以發(fā)揮;公民,須遵紀守法,與人為善,為社會貢獻一己之力。
  被封為斗戰(zhàn)勝佛后,孫悟空求菩薩去掉緊箍,而此時緊箍已經(jīng)消失。原來約束悟空十四年的不是緊箍,而是自己的心。當心有禁忌時,自由才會讓人生受益。一路西行,他獲得了真正的自由,外界的制約終究有限,想要成佛,必須六根清凈,別無他心。當初受到緊箍咒的束縛,是因為他還不具備成佛的條件,需要被外界約束。我們不也是如此嗎?當我們靜下心來,按部就班,循規(guī)蹈矩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到最后會發(fā)現(xiàn),一切規(guī)則都是助力我們成長和成功的。
  人生是一場修行,懂得是一種成長,讀懂了《西游記》,也就穿越了生活的迷霧,抵達了智慧與覺悟的彼岸。
  俏皮話蘊人間世態(tài)
  趙 華
  《天津俏皮話大全》出版問世,可喜可賀。作者谷正義是濱海新區(qū)的文化學者、詩人,幾十年如一日,潛心學術,讀書萬卷,著書立說,可欽可敬。
  俏皮話,是人們在生活實踐中所創(chuàng)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幽默中蘊含著人情世態(tài),通俗中彰顯著人生哲理。谷正義作為民間學者能夠潛心幾十年,植根于民間,發(fā)揚“險覓天應悶,狂搜海亦枯”的精神,“從搜集、整理到求證、研究,日積月累,由淺入深,一發(fā)而不可收,真正是上癮了”(該書前言,谷正義語)。谷正義積數(shù)十年之功,搜集整理了3萬余條俏皮話,并從中精選3400多條,加以注釋、例證。
  該書所選語條涉及廣泛,包羅萬象,縱貫古今。同一人、事、物往往形成諸多系列,蔚為大觀。谷正義選擇語條不僅注意它的橫向廣度,而且注意到了俏皮話的歷史發(fā)展,既有傳統(tǒng)的經(jīng)典俏皮話,也有新時代的產(chǎn)物。如“電腦的鼠標——一點就通”、“開壓道機的拍胸脯——哪里不平哪有我”、“西服袖口掛商標——炫耀的不是地方”等。這些語條數(shù)量不多,但都是以近幾十年甚至是近十幾年出現(xiàn)的新生事物設喻形成的俏皮話,不僅體現(xiàn)了天津方言與時俱進的創(chuàng)造力,也體現(xiàn)了天津俏皮話頑強的生命力;當然,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俏皮話在當今時代競爭力不強,難以與當代流行的新生代表達方式、網(wǎng)絡語言抗衡的現(xiàn)實。
  書中所選俏皮話具有濃郁的天津特色。它們以詼諧幽默的風格、生動凝練的語言,再現(xiàn)了一幅幅天津的市井民俗圖畫,從各個方面反映了天津人日常生產(chǎn)、生活狀況及思想觀念。其中灶王爺系列的俏皮話“灶王爺橫批——一家之主”、“灶王爺上天——多說好話”、“灶王爺卷門神——畫(話)里有畫(話)”,再現(xiàn)了天津臘月二十三小年兒祭灶的春節(jié)習俗。美食系列的俏皮話“耳朵眼兒炸糕——燙舌頭”、“煎餅馃子翻車——亂了套”、“煎餅馃子——一套一套的”、“狗不理著火——燒包兒”、“狗不理包子——全是褶兒”,再現(xiàn)了天津的市井生活。人物系列的俏皮話“二小開店——看人下菜碟”、“馬老顯看告示——夠嗆”等,反映了天津人樸實而不失狡黠、真誠而又詼諧的性格特點。諸如此類帶有天津地域特色的俏皮話不勝枚舉,在濃濃的煙火氣中,反映了天津民俗文化的豐富、廣泛、多樣。
  天津的俏皮話最大的特點就是“哏兒”。《天津俏皮話大全》所錄俏皮話充分體現(xiàn)了天津話幽默風趣的特點。如“二他爸釣魚——趕上這一撥了”,出自高英培、范振玉的相聲《釣魚》,風趣幽默的人物對話演化為天津人耳熟能詳?shù)那纹ぴ挕?/div>
  注釋精當,例句典型,是該書又一特點。谷正義是生于斯長于斯的天津人,深諳天津的歷史文化,熟悉天津方言的特點,對天津的掌故傳說更是信手拈來。他對每一條注釋字斟句酌,力圖凸顯天津人的思維方式、語言風格。語條的例句都是從馮驥才、蔣子龍、林希、肖克凡等津派作家,以及譚汝為、由國慶等天津方言、民俗文化學者的作品中精選典型范例,真正做到了“津人解津言,津例證津語”。
  書如其人。谷正義風趣幽默、博聞強識。殊不知他博聞強識的背后,是他幾十年的積累之功,為了搜集俏皮話,他“隨身帶個小本本(或卡片),凡在言談話語中聽到或在報紙書刊中看到,都及時記下來,一一積攢起來,語海拾貝,樂此不?!保ㄔ摃把?,谷正義語)。
  谷正義幾十年的積累,為人們了解老天津衛(wèi)的歷史風貌提供了寶貴的語言資料,而這在當下顯得尤為珍貴。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新生代表達方式不斷出現(xiàn),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老天津衛(wèi)的歷史記憶在天津人(尤其是年輕的天津人)心中逐漸淡漠。慶幸的是,在這3400余條俏皮話中,天津的歷史風物、五行八作、掌故傳說,無所不包。他對現(xiàn)代天津人并不熟悉的老天津衛(wèi)歷史文化所作的注釋,切中肯綮。如“宮北帽鋪——德興(行)”一條,注釋中說:“宮北帽鋪:宮北即宮北大街,在天津娘娘廟附近,此處舊時有一家宮北帽鋪?!迸f時,在娘娘宮的南北兩側有宮南、宮北大街,現(xiàn)在的古文化街就主要由這兩條街組成。當年的宮南宮北大街買賣商鋪林立,其熱鬧繁華不亞于估衣街。鹽業(yè)、典當業(yè)、海運業(yè)極盛,后又相繼出現(xiàn)其他行業(yè),有獨具天津特色的日升齋鞋鋪、聯(lián)升齋帽店、秀升號鐵鍋店、高永興紙祃香燭店、石頭門坎兒素包、東六居醬園、修竹齋劉海風葫蘆等。每月初一、十五的天后宮廟會、三月二十三天后圣誕,舉行皇會,宮南宮北大街尤為熱鬧。再如“白牌兒電車——圍城繞”,反映了天津早年電車開通的情況。“娘娘宮的娃娃——都是拴(酸)的”,反映了老天津衛(wèi)求子拴娃娃的習俗?!澳锬锇峒摇F(xiàn)大眼了”,反映了舊時“天后娘娘坐海眼”的傳說。這些都是現(xiàn)代天津人了解天津歷史文化、風土人情的寶貴資料。
  《天津俏皮話大全》雖非鴻篇巨制,但也洋洋灑灑,實為谷正義幾十年心血凝成的佳作。其犖犖大端,不僅展現(xiàn)了天津市井語言之風貌,也再現(xiàn)了天津風俗人情、生活百態(tài),實有存亡續(xù)絕之功。
  關于讀書
  朱玉虹
  有學者說:“讀書養(yǎng)心?!弊x書的過程就是滋養(yǎng)自己的過程,一本書凝結了作者的智慧、經(jīng)驗、感受,并毫無保留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一本書也許就是世界的一個面,是憑個人能力無法觸達的世界,它使認知變得更加立體;一本書還有可能是一項精湛的技能,讀了這樣的書就是手握一把打開美好新生活的鑰匙;一本書也會成為一面鏡子,對照自己的言行作出客觀的評價,幫迷茫的人走出困境,給人以信心,安撫受傷的心靈。
  三年前,父親表現(xiàn)出異于平日的言行,有從醫(yī)經(jīng)驗的親戚認定是阿爾茨海默病,于是全家如臨大敵。當事人卻諱疾忌醫(yī)。同事向我推薦了《終結阿爾茨海默病》一書,我看了文字版,向母親推薦了閱讀版。那一段時期,我家討論最多的話題就是此書作者對阿爾茨海默病形成原因的判斷、對日常生活中不良習慣的反思等。作為父親身邊最親近的人都正視了這個病癥的表現(xiàn),不再焦慮,反思更正,以求減慢病程發(fā)展。讀書使我們從物質(zhì)和精神上都選擇了科學且準確的應對方式。
  2023年,無意間看到一個再版書推薦,《沈從文講文物》。推薦詞是“把6000年文物分門別類地看個遍,從此掌握看文物的門道”。作者沈從文本就是一位舉世聞名的老人,閱讀書中文字,就好像老人在娓娓道來中華這幾千年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創(chuàng)造之美。從文物中洞察歷史的真相,從歷史中辨別美丑善惡的選擇與發(fā)展。于是,關于我的剪紙創(chuàng)作有了更多、更廣的思考;關于我的美術教學有了更多的角度和層次,與學生的交流也更多了話題和深度。受益匪淺。

 ?。?025年1期) 


      作者:□張金香 李欣穎

Copyright ? 2014 中國民主促進會 《民主》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qū)霄云路霄云里7號 郵編:100125
電話:010-64604967 傳真:010-64627064 E-mail:minzhuzazhi@163.com